棄近百萬年薪創業,敢創GOOGLE所不能

——香港自主研發,躋身全球第三大AR眼鏡MAD Gaze創辦人Jordan Cheng的創業歷程

MAD Gaze是當前全球三大智能眼鏡品牌之一,它先後與IBM等大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發展全球40多個國家,在內地淘寶、天貓更是排名第一的AR眼鏡。項目獲得眾多國際大獎,2018年亦在香港貿易發展局及天使投資基金會聯合主辦的“香港企業資本對接大賽”中獲勝。

辭職創業,成功掘得第一桶金

Jordan 08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資訊工程系。畢業時他自發研製了一款多點式觸控螢幕(Multi-touch Surface)的產品,用於商業辦公。憑此他獲得了IEEE CI Chapter比賽亞軍,香港區及中國泛珠三角安利杯冠軍等二十多項榮譽。當時Microsoft還沒有推出類似的產品,後來風靡一時的Microsoft產品售價高達26萬,而他當時的成本只要3千。

 

由於Jordan參賽獲得很多獎項,也吸引了不少人關注。當時iPhone剛剛開始流行,觸控屏幕開始興起,有一位投資者對他說,如果他能把產品改造得像iPhone那麼時尚,他就很有興趣投資。但是改造產品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,而他剛剛畢業,並沒有可以用於改善和製作樣品的資金。他決定先去打工儲錢再繼續自己的創業。

 

Jordan來到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執教,教人寫App。在這裡他認識了一批學生,其中幾位後來成為他創業的核心團隊。工作幾年他存下了一筆資金,於是他放棄了當時已超過7萬的月薪,開了第一間公司MAD MAD GROUP。由於有了第一次的經歷,他不再研究硬件,而選擇了從軟件開始,承接Mobile App開發的業務。公司成立短短2年時間,由2個人發展到80人,客戶包括地鐵,各大銀行,李錦記、蘋果日報,牛奶公司,三菱電器,各大電訊商等大公司及政府部門。Jordan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
投身AR界,為0.1%的成功率傾盡身家

一個偶然的機會,他幫客戶的玩具廠開發了一款AR軟件。但玩具廠做了一款之後就沒有再做了。因為玩具產品有上千種,不可能每款都嘗試。Jordan卻從此對AR產生了極大的興趣。他認為AR比VR更有潛力。VR(Virtual Reality)只是虛擬實境,看不到現實環境,局限於播片或打機。但 AR (Augmented Reality) 可以看到真實影像和虛擬影像重疊在一起,更真實。他開始思考為什麼AR這麼好的東西沒有流行呢?一定不是技術不好,只是時機未到。於是他萌生了自己做一款產品的念頭。他用排除法將攜帶不方便的頭盔,螢幕太小的手錶、手鏈排除了,最終選定了眼鏡。眼鏡無論是便攜性和實用性都是最好的,他認為AR眼鏡未來一定會流行起來。

 

Jordan對他的合作夥伴說,這個項目99.9%的幾率會失敗。但是這個市場很大而且還是空白,一旦成功,即使不能與世界巨頭抗衡,但如果能從中分一杯羹,假設有10%的市場佔有率,成果也會相當驚人。就這樣他說服了他的合作夥伴,他們拿出自己的近2千萬的積蓄投入到AR眼鏡的研發中。Jordan知道這條路走下去是很艱苦的,他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堅持3年,只要還能維持基本的生活,就要繼續下去。為了專心研究新產品,Jordan也賣了開發App的公司。

Google Glass慘淡收場,MAD Gaze逆流而上

彼時Google早已看到了智能眼鏡的商機。2013年Google推出了Google Glass,引起了廣泛關注,但是銷售業績和口碑都遭遇了滑鐵盧。很多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向Jordan傳來,他們認為連Google這樣的商業巨頭都做不好,你們又憑什麼能成功呢?

 

反對聲音並沒有影響Jordan的決策。他認為Google沒有成功,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有限,影像顯示效果不理想,不代表AR眼鏡沒有未來。而Google Glass當時的技術也並不能支持他的AR Apps,他要做的是解決難題而不是就此放棄。因此他堅持繼續研究MAD Gaze的產品並自己研發系統。

創業容易經營難,創辦人融資碰壁重操舊業

經過多次的研究和改良,MAD Gaze第一代產品終於面世了。然而這款產品連Jordan自己都不滿意。他就馬上著手改進,幾個月後就推出了第二代產品並推向市場。Jordan認為這一次質量已經很不錯了,他和公司團隊積極地尋找包括各種店舖、網絡、代理商等所有想得到的渠道去銷售產品。但是市場反應並不像預期那麼理想。大家對AR還很陌生,教育市場需要漫長的過程。作為一個初創企業,資源顯然遠遠不夠。於是Jordan開始努力去尋找投資,結果卻處處碰壁。當時公司研發及各部門員工大約有50人,每月工資是一筆很大的成本,當初投入的 2千萬已基本耗盡了,公司入不敷出,資金壓力巨大。Jordan不得不四處奔走,通過各種活動、網絡、推薦接觸了近三百個投資機構和投資人,然而每次等來的都是失望。Jordan不得不重操舊業,重新接單寫App。以往只接大客戶訂單的他 不管什麼訂單都會去做。

 

有些人勸他先縮減團隊,或先停一停,可以等有資金再重新開始。但堅強又執著的Jordan並不認同。他仍然看好AR眼鏡的未來,他認為一旦解雇團隊再次組建會花更多的時間和成本,而終止研發會使他更難在市場搶先一步。

艱苦煎熬8個月,終獲千萬投資迎生機

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經過漫長的8個月煎熬後,MAD Gaze終於等到了第一筆投資。三位企業家被Jordan的執著打動,也認為MAD Gaze確實有很大的競爭優勢,他們聯合出資了一千萬投給了MAD Gaze。這大大緩解了Jordan的壓力,讓他重新把精力集中到了AR眼鏡的研發中。

 

經過團隊的不懈努力,MAD Gaze推出了第三代產品。Jordan認為這是一款目前為止市場上客戶體驗最好,自己也滿意的產品了。果然產品推出後就賣出了1.6萬件,市場反應熱烈,MAD Gaze很快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眼鏡品牌。

危機當曙光,創辦人望借力Apple拓市場

Jordan認為AR眼鏡普及化的時代很快就要到來。他暗暗關注到Apple已註冊了一批與AR技術相關的專利,意味著他們已經在研發產品。記者問Jordan,Apple一旦推出AR眼鏡,會不會對MAD Gaze造成毀滅性的打擊?Jordan笑言不會,相反地,他很期待Apple產品問世。通過Apple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網絡,將會很快地推動大批消費者瞭解和使用AR眼鏡,這時候MAD Gaze就不再需要教育市場,而是集中精力把產品質量做的更好,就可以搶占市場了。而且,可以同世界巨頭公司等一較高下,我們非常興奮。

 

對於自己的產品,Jordan滿懷信心。 這些年來,通過不斷推廣和改進,MAD Gaze已經從市場和消費者之間獲得了很多的經驗,這也是他們領先別人的優勢之一。即使其他品牌推出AR眼鏡,也需要經歷一段優化客戶體驗,改良產品的時間。Jordan想要做的就是繼續拓展,甚至再快一些。

 

國際專家強勢加盟,技術優勢超越Microsoft

如今,MAD Gaze在B2B已經進入了不同領域,包括醫療、物流、教育、工業、維修、公安等。

通過多年來的不斷推廣和改進,MAD Gaze已經從市場和消費者之間獲得了很多的經驗,也是他們領先別人的優勢之一,他們引來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院士(IEEE Fellow)諾基亞首席教授Prof Pan 的加盟,使他們在AR技術獲得眾多突破,在智能眼鏡維持細小的條件下,進行高速同步手勢識別,部分技術更超越微軟最新Hololens 2。另外,擁有30年光學經驗,及在各大領先光學公司做的Johnway也加入了MAD Gaze,希望能進一步加強研發優勢。

合作成果再吸資,轉淚點即將來臨

過去幾年,MAD Gaze 一直與不同大型機構合作進行測試及調整,以取得它們對產品的信任,累積的合作研制成果將陸續在這一年轉化成大訂單,因此亦吸引了新一輪投資者參與過億元的Pre A 輪融資,未來一年公司將是新的轉淚點,有望成為新的香港獨角獸。

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,Jordan認為創業可以促使一個人不得不很快學到超過10項的相關技能,但是也意味著要承受10倍的壓力。他勸喻 年輕朋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去打工,努力做到No.1 再創業。如果有人提供資金、資源你只是打工都不能做到最好,你出來創業肯定不會成功。如果一些上司的批評,客戶質疑都已覺得無法忍耐的話,創業時所面對的各方壓力,更是遠遠不能承受的。當然,如果決定要創業了,就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。就像他自己一樣,即使只有0.1%的成功希望,也要堅持到底不放棄。